白癜风怎么控制 http://m.39.net/disease/a_4383451.html“翠屏湖畔天鹅飞,芦荡秋来鲤鱼肥。栾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津不复归。”我题画诗的后两句套用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之所以称“*河之水天上来”,大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突出了*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奔放豪迈的情感。其二恐怕是源于*河的落差,*河全长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竟达米,特别是现在,*河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大河,而且*河中游的河床竟然高出地面十米,一下雨就可能出现洪水暴发,每年发生的大决口就有次左右。*河是真正的天上之河。
*河一开始的情景我不知道,但我想,李白时代的*河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贪婪的人类从来也没有满足过大自然的恩赐,毁灭性的开发让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变得满目疮痍,我们现在想说对不起,可一切都已经变成了无法挽回的现实,不仅我们,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为我们当初的过错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公平,一种来自上苍的公平。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觉醒,虽然有些迟到,但是,只要记住中国一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的古训,只要不再重复相同的错误,尽量用我们的付出去弥补,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会还子孙后代一个清馨素洁的世界。
过去的已经过去,关键是现在和未来。珍惜并呵护现在拥有的一切,才有可能去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只是,千万不要去做让子孙们戳脊梁骨的事情了。
好在我们还有一个翠屏湖,还能看到碧波粼粼的平湖,还能于烟波浩渺中寻到希望的绿洲,蓝天,碧水,湖光,山色,水天一色,渔帆点点,鸥浮上下,鱼戏东西,芦花飞扬的日子,天鹅从这里开始了快乐的生命之旅。
诗中提到了天鹅和鲤鱼,水质优良的翠屏湖盛产鱼虾,尤以金翅鲤鱼闻名天下,据《蓟县志》载:“鲤鱼产于蓟运河者皆金鳞赭尾。”在湖域内有多种鸟类,每年4月初,水鸟多达2万多只,其中就有被国家重点保护的包括大天鹅在内的八种珍禽。诗的后两句以滦河比*河看似不贴切,实则是点睛之笔,“栾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津不复归。”简单的两句就给一幅普通的水墨画平添了历史的凝重。
滦河之水不像*河那样汹涌澎湃,可它确实是天上来的。抚今追昔,所有天津人都不会忘记三十年前那一场关于“水”的奋斗,引滦入津,一项造福津门的水利工程彻底改变了天津人喝苦涩咸水的历史,一座屹立在三岔河口的纪念碑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在儆戒着因引滦工程而受益终身的人们:要珍惜我们的水资源,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天上之水”。
那确实是“天上之水”。引水线路施工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水利隧洞,也是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铁道兵第八师和天津驻*师担负其中米的施工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按正常挖掘速度,即便两头同时挖也需要15年时间才可以挖通,但官兵们只用了1年零4个月就将隧洞打通,创造了当时全国日掘进6.8米的最高记录。在整个引滦工程中,22名年轻的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栾河之水天上来”形容这来之不易的水,在下可谓用心良苦。
翠屏湖也叫于桥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甘甜清澈的滦河水就是经过翠屏湖流进千家万户的。3年9月11日,天津人民结束了喝咸水的历史,这一天,人们不仅记住了滦河,记住了烈士,也记住了翠屏湖。
或许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栖息在鸟儿天堂的翠屏湖畔,一声嘶鸣,丈夫振翅腾空,不知所措的妻子赶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