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
为什么说肝胆相照,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肝胆相照,这个成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出自《侯鲭录》中的“照心照胆寿千春”
它表示以真心相见,常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交情深厚,亲密无间,互相扶持。每当提到这个词就不免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
从医学角度讲,肝与胆确实是一对“相依相偎”,有着密切关系的器官!
中医上,五脏六腑互为表里。肝为五脏之一,胆为六腑之一,二者刚好为一对,在五行上都属木,互为表里。西医上,肝脏分泌出胆汁,在非消化期间储存在胆囊中,需要消化的时候由胆调节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调节消化。
所以,二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上,真的是相互依存。
肝和胆在解剖上紧密相连,生理功能也息息相关。
胆汁的形成与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胆汁由肝脏制造→分泌后进入胆道系统→未进食时,在胆囊中浓缩储存→进餐后,胆囊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如果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肝调畅情志,胆主决断,都与人之勇怯相关。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正如中医典籍《类经》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所以,肝胆相照的内涵,也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
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肝气通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利于脂肪的转化和全身代谢的调整。其次,平时多注意饮食,限制烟酒,减少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也不仅是在预防脂肪肝,同时也能预防胆结石。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