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接着聊聊爆炸效果 [复制链接]

1#

说是有点“气炸”其实还是比较习以为常的,先说事情吧:

昨天的文章里面做了下爆炸的特效,粉丝回复“球体烟雾的话,嗯,一定是原地爆炸”。就这么一句话……从小事看大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人模型或者场景做出来别扭其实是在于对事物认知其实差了那么一点点。

有一篇很久很久之前的文章了,《老衲的神手和扎古的气魄》,

“做久旧方面去车间,还有修车厂参考了铸造钢板以及真实引擎的旧化

基本全身的零件至少上色六遍。一切力求真实。

钢板的旧化有几个元素,一个白色钢板用旧发*,剐蹭掉漆,浅生锈,深生锈,以及骨架的油污。”

这才是一个模型爱好者应有的态度。

对于爆炸来说“原地爆炸”才是“球体烟雾”吗?只能说,缺乏生活的认知啊。当然iN也不是让大家每人去点一个煤气罐亲眼看看爆炸是什么样子的。

这里先给大家上一个理想爆炸的动图:

这是在一个固定装置上引爆炸药的高速摄影。这是一个原地爆炸的样子。可以注意到画面中有一个冲击波造成的大气折射的效果从爆心一直扩散到远处。

这个冲击波近似于圆形。而爆炸所激起烟雾和尘埃在起初沿着地表扩散。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爆炸之初,烟雾外面是包裹着一层爆炸所产生的等离子发光体的,但由于爆轰波极速的将这团等离子体向外层空间推移这层等离子体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渐渐的变淡了。随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区球体内部区域大气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外移动造成爆心周围的大气压力降低被激起的烟尘受到冲击波面外围的大气压力影响回充到爆心周围,这才造成了最后滚滚而起的烟雾。

上面是一个开阔地上精确理想状态下的爆炸。

至于“不是原地爆炸就不是球形烟云”的说法其实是很不客观的。这里要讲到多普勒效应,当速度在波上进行叠加的时候的确会出现红移和蓝移的现象——当然了,从德布罗意的观点来说物质也是一种波。也会在移动的时候受到多普勒叠加效应的影响。

但是,咱得客观的看这个问题——移动的速度(每秒几米到几百米)相对于爆轰(每秒米以上)和爆轰波的速度(起初每秒米以上)是差着数量级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爆炸,不管是静止还是移动都是球状烟云。

而我们看到的爆炸并没有产生完美的球体。其实是在于波的反射,地面障碍物、地表的不平坦,甚至爆炸物本身飞溅出来的碎块都会反射冲击波,被反射的冲击波之间再互相作用和叠加——这时爆炸的烟雾也就呈现不规则的形状了。但这一切的确是和爆炸物的移动速度没什么关系。

是不是太硬核了?那今天就接着讲一个爆炸场景的教程——水里的爆炸。

有人做过U系列潜艇在水中遭遇深水炸弹的场景模型。

这个是依靠树脂不断的打磨和浇筑做成的,回头有机会讲,咱们来说相对简单的。

先做这种效果。这是航空炸弹落到水中爆炸后,弹片带着水飞出水面的爆炸效果。

实现起来并不复杂。

剪几节废弃不用的流道。

修剪掉多余的分支后,根部粘在一起。

多根长短不一的流道底部粘连之后,顶部向外掰开,同时表面涂上白乳胶。

这个东西大家在建材店应该看到过——密封玻璃粘贴鱼缸用的透明玻璃胶。

把玻璃胶挤在每根流道的外侧将流道厚厚的包裹起来。

用牙签挑出纹理和尖,形成水花效果。

等玻璃胶24小时后完全干燥就可以形成半透明的水花效果。

泡沫塑料块上涂蓝色。

颜色干了后,中间切开。

插入干透的流道水花。

在水花的周围,以同心圆的方式涂上几条玻璃胶。

搅拌一下。让水花出现更混乱的效果。细节部分的溅起的效果也用牙签挑一下。

等干燥后,就是一个水面爆炸激起漫天水柱的效果了。

这个效果可以用在很多战斗激烈的水体场景模型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