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患者以及肿瘤治疗的特殊性、生活中许多患者自行服用造成肝损伤的保健品、中药或自购没有医生指导的西药等原因,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加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药物性肝损伤是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因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中,抗肿瘤药物位居第2位,占11.9%。
在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兴起的时代,患者与家属往往缺乏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和预期。因此,许多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都会引起肝部的损伤以及其他一些肝部的疾病等状况。肝功能指标是许多肿瘤治疗的方法指标之一,肝功能的好坏与能否顺利发挥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都会要求检查肝功能。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病因复杂且相对隐匿,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一旦发生,影响呈全身性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药物性肝损伤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精彩视频
肿瘤患者肝损伤应对策略
1.周期性进行血检,检测肝肾功能
在使用一种新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早期,建议每周或每两周验一次血查肝功能。如结果没有异常,可在3-6个月后该换到每个月验一次血查肝功能即可。
2.警惕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的症状
在肿瘤患者中,腹痛、腹部不适、全身乏力、皮肤和眼睛发*等。更或者如恶心、呕吐、厌食、发烧和皮疹可作为辅助判断。但潜在性肝损伤一般是没有症状的,虽说肝脏自身具有修复功能,但不代表不会受损。
3.评估自身情况,及时有效地与医生沟通
排除其他疾病、外伤、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肝损伤可能,结合患者用药史及临床症状与检查,确定是否药物所导致,肿瘤药物性肝损伤的确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治疗信息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对于长期在同一个肿瘤医生出接受药物治疗和患者而言,这种诊断相对容易。但是如果换医生或自行购买的药物时,如怀疑肝损伤,应告知医生详细病史,包括肝炎病史,输血史,饮酒史和用药史,包括近期服用的药品名称、用药疗程、具体的服药时间和剂量、出现症状或生化指标异常情况等。
4.停止服用中药、偏方、禁酒
建议在靶向药物治疗或放化疗期间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肝损伤的其他因素,不给肝脏带来更大的负担。
5.保肝、停药、换药、降低剂量
一旦诊断出药物性肝损伤,应停止使用疑似肝损药物。
保肝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
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选用1种抗炎类保肝药物即可;
病情较重的需联合用药,应结合不同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特点选用抗炎类保肝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两种肝保护药物联合用药是常见的治疗方案,用药时间从1周到3个月不等。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跟主治医生讨论,因为即使是保肝药物,也要通过肝脏代谢,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不可滥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询问主治医生后,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开出合适自己的药物,比如:葡醛内酯、还原性谷胱甘肽、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胺、水飞蓟宾等。
美国FDA目前已经批准N-乙酰半胱氨酸(NAC)用于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中国仅批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天晴甘美)用于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一般而言,轻度肝*性患者可以继续接受靶向或免疫药物治疗。相比之下,严重肝*性的患者则暂时停止使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如果可能,也应停止使用任何其他具有潜在肝*性作用的药物,应仔细考虑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其对肝脏的影响。
如果出现严重的肝损伤,为了控制肿瘤,也可以考虑换其他的药物;在没有其他药物可换而该药尚未出现耐药性的时候,降低药物剂量可能也是一个选择。具体请咨询有经验的肿瘤医生。
小结
肿瘤患者护肝要根据肝损伤的程度决定,须权衡抗癌治疗的获益和不良反应的风险,既要避免自身因不良反应停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也要避免长期用药所致的肝功能受损。除了开始的药物选择,后期的随访和定期检查不可忽视。适时停止化疗或调整化疗方案,使自身既能得到治疗又不会严重损害身体,获得最大的好处。
声明:本站文章仅供疾病科普分享,不具临床指导意义,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扫码即可报名更多免费用药机会看这里!
8种抗癌新药招募HER2+、ER/PR+以及三阴乳腺癌患者
年医保目录更新,靶向药发生的这些变化你都知道吗?
肺癌靶向耐药后该怎么办?至少有4种方案可以挽救
6种靶向新药招募患者!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种全可免费申请
招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丨ROS1靶向药
———————END———————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