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有所大学的学者入选,其中,沈阳药科大学共有7位学者。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数据来源,采用软科(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得到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门类的84个一级学科,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爱思唯尔最新开发的论文——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这项文章级别的映射使得中国学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更加契合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科学、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学者的科研产出,为进一步清理、分析和研究学者引用表现提供了有效帮助。
潘卫三,男,博士,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专业并留校任教,年和年在沈阳药科大学分别获得药剂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近5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载余篇。主编《药剂学》《工业药剂学》、《新药制剂技术》等与药学相关著作十余部。潘卫三教授不仅始终坚持开展工业药剂学、传统药剂学及其产业化的研究,而且善于打破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地将其他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于药剂学的研究领域,除了已经成功研制了渗透泵控释制剂以外,目前正在以静电纺丝技术和3D打印技术研制新的药物制剂。
何仲贵,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系,获药学理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获药剂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年1月-年6月任讲师;年10月-年10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年6月-年10月任药剂教研室副教授;年8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药剂学博士学位;年10月至今任药剂教研室教授。
主要研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新剂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局和沈阳市科技局等多项科研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
毛世瑞,德国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剂学课程负责人。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年于同校获药剂学硕士学位,年获德国马尔堡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在德国马尔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年回校任教,年被聘为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辽宁省创新药物孵化平台建设项目、中德、中美、中泰合作研究项目等。另外,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载论文61篇,编写国内外教材或专著20余部,其中国外著作5部。
唐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大学中药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军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带教导师等。
近年来共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课题19项,省市级课题8项;提交了70项专利申请,获发明专利授权49项,包括1项PCT专利,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授权32项。“茶碱沙丁胺醇缓释片”等11项开发课题已获新药证书;“多西他赛脂质微球注射液”等25项课题获得临床批件。面向企业技术服务项目69项,合作开发项目27项。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载余篇。
池岛乔(TAKAHIIKEJIMA),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获理学部生物学科学士学位,年于同校获理学研究科硕士学位,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研究科博士学位。曾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部任教。
课题组近年来主要针对水飞蓟宾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展药理研究工作,并探讨胶原、明胶等细胞外基质在药物发挥药效过程中对炎症反应和细胞衰老等现象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在药物的刺激下对机体相关功能的调控研究。此外,该课题组还围绕与衰老或细胞死亡(凋亡、自噬、坏死)有关的皮肤炎症、糖尿病及神经退行性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开展研究工作,为新型的具有抗炎、抗衰老以及抗癌作用的药物开发工作奠定相应的药理依据。
吴春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年2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专业,留校任教。年、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年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药学教育与科研工作多年,在神经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药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年由国家公派赴意大利进修神经药理学,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应用脑内透析技术测定清醒动物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的方法,并应用此技术研究了药物和衰老对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先后在多个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研究工作的水平达到该领域国际前沿。年回国后建立了神经药理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对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与行为的关系、成瘾性药物及药物的干预的作用机理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等。
毕开顺,博士,教授。分别于年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辽宁省优秀专家,国家发改委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现代化、代谢组学和药代动力学、药学信息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计划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载余篇。
延伸阅读
沈阳药科大学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评价年1月发布的数据,学校在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进入前0.26%,国内排名位;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稳定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七,世界排名68位,国内排名第8,是辽宁高校国内排名最高、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
素材来源沈阳药科大学